【本网讯】12月7日,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天河二号”)2018年度用户年会在珠海召开,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山大学和广东省、广州市主管部门领导,以及来自全国百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超过300多位用户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威廉希尔官网大气科学学院吴小飞博士荣获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2018“天河之星”优秀应用奖,并受邀在用户年会上作专题交流。
本届年会设置一个主论坛和“地球与环境、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精准医疗”三个分论坛,并于年会晚宴上举行2018“天河之星”优秀应用颁奖典礼。地球科学数值模拟是本届年会的重点讨论主题之一。在主论坛环节,数值天气预报和高性能计算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宋君强院士作了题为《数值天气预报及高性能计算》的特邀报告。“地球与环境”分论坛包含五个学术报告和一个主题研讨,研讨主题为“传统数值模拟预报与大数据处理的融和发展探讨”。
吴小飞博士与中山大学徐亚丹教授、香港大学廖俊豪教授和广东省地震局地震预报研究中心副主任叶秀薇研究员一起作为主题研讨嘉宾,分别从气象模拟、海洋模拟、大气环境模拟和地震模拟的角度就研讨主题与参会嘉宾展开广泛交流,研讨环节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包庆研究员主持。该分论坛受到高度重视,“天河二号”中心主任卢宇彤全程参与了讨论。
年度优秀应用颁奖典礼上,吴小飞博士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发的“基于FGOALS-f动力预测大数据和机器深度学习方法的极地海冰预测系统”荣获2018“天河之星”优秀应用奖。本年度优秀应用评选收到来自全国各地100多个项目组提交的应用投稿,投稿应用涵盖工程仿真、航空航天、气象海洋环境、建筑信息模型、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信息与生物医药、数字媒体、智慧城市等领域。经过层层遴选,20个项目组的应用成果最终脱颖而出,荣获“2018‘天河之星’优秀应用奖”。

颁奖典礼

2018“天河之星”优秀应用奖获奖名单
获奖成果简介:
极地海冰是我国冬季低温雨雪等极端天气的重要影响因子,更是我国开拓极地航道和“冰上丝绸之路”、开发极地资源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开展极地海冰预测对我国防灾减灾和极地战略均有重大意义。针对极地海冰预测的紧迫需求,吴小飞博士与大气所模式研发团队合作,基于FGOALS-f动力预测大数据,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自主研发了极地海冰预测系统。利用该系统提前3个月预测2018年9月的极地海冰,并向世界气象组织“极地预测年”SIPN2计划提交预测结果,参与此次预测计划的还有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英国气象局(MetOffice)等国际知名机构。结果表明,在34个北极海冰预测结果中,本系统预测技巧排名第8;在10个南极海冰预测结果中,本系统预测技巧排名第3;从南北极海冰总面积来看,本系统预测技巧排名第2。该预测结果标志着我国极地海冰预测水平已迈入世界一流行列。

获奖成果展示